月經失調、體重暴增?
瘦不下竟是「多囊」惹的禍!
目錄
1. 多囊與肥胖之間的關係到底是如何呢?
2. 多囊性卵巢自評表
3. 瘦多囊未來會變胖嗎?
4. 多囊女孩需補充的營養素有哪些?
5. 多囊飲食:黃金6原則
大家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應該並不陌生,多囊性卵巢是育齡期女性最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症狀,大概每10個人就有1人有這樣的狀況,其中一半以上的女性有合併肥胖的問題。所以大多數的患者經常會說自己是因為多囊才變胖的。究竟是先變胖才多囊? 還是先多囊才變胖?
多囊與肥胖之間的關係到底是如何呢?
多囊與肥胖的關係就很像在討論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,大多數學者認為多囊與肥胖之間兩者互為因果關係。
多囊的致病成因目前尚無明確的定論。臨床上普遍認為與遺傳、生活習慣、荷爾蒙紊亂等有關,令人擔憂的是多囊它就像是個滾雪球般的惡性循環,致病成因沒有控制好,它就會越滾越大。
多囊女性的
卵巢
和
腎上腺
會分泌比較多的
雄性素
,而雄性素會刺激脂肪細胞堆積,使得脂肪細胞分泌激素,這些激素又會回過去刺激卵巢還有腎上腺,導致又再分泌更多的雄性素,因而出現
皮膚出油、長痘痘
的情況。而脂肪細胞分泌的這些激素,又會間接地影響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,當我們的細胞對於胰島素不敏感的時候,身體就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,這時胰島素阻抗就發生了。
其實簡單來說,肥胖只是一個影響多囊的因素,但如果能做好體重控制,勢必對多囊症狀的改善是有利的。
多囊性卵巢自評表
如果符合超過三項,千萬別輕忽,一定要找婦產科醫師做檢查哦!
瘦多囊未來會變胖嗎?
根據文獻顯示,瘦多囊的女性大概佔 20~30%的比例,雖然她們體型正常或纖瘦(BMI<25),但其實研究發現,她們一樣有
內臟脂肪偏高
、胰島素阻抗和雄性素過高等問題
,無論是瘦多囊還是胖多囊未來發生
第二型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
等風險相當。
對於瘦多囊來說,更困難的是在出現生育問題或患有慢性疾病之前得到診斷,如果飲食及生活型態不良,可能會加重荷爾蒙不穩定的情況,發生肥胖和疾病的風險也會因此增加,所以瘦多囊雖然不需特別減重,但維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還是非常重要的。
多囊女孩需補充的營養素有哪些?
多囊女孩們可以特別留意以下3個營養素的補充,如果飲食無法餐餐均衡,建議也可以額外透過保健食品加強補充。
多囊飲食:黃金6原則
目前的研究顯示,某些飲食模式被證明對緩解多囊症狀有所幫助,像是地中海飲食、得舒飲食、低碳飲食等,綜合以上幾種飲食模式,歸納了3多3少的6個重要飲食原則及禁忌。
1. 多膳食纖維:
高纖食物有助於穩定血糖、改善胰島素阻抗,另外蔬菜中有多種植化素,具有抗發炎、抗氧化的能力。
2. 多好油:
選擇不飽和脂肪,如橄欖油、堅果、魚類(鮭魚、鯖魚、沙丁魚)和亞麻籽等,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和改善荷爾蒙平衡。
3. 多優質蛋白質:
豆類、魚類及白肉都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,不僅可以增加飽足感,還能維持肌肉質量,促進脂肪燃燒,有助於控制體重。
4. 少精緻糖:
過多攝取精緻糖會導致胰島素的大量釋放,加劇胰島素阻抗的情況,也會影響到雄性素的平衡,進而惡化多囊性卵巢的症狀,如月經不規律、多體毛等。建議以無糖飲品或天然的水果取代精緻的糖。
5. 少加工:
加工食物不但營養價值低,缺乏維生素及礦物質,還經常伴隨著高油、高鹽、高糖等,導致攝取到較多的熱量,使體重難以控制。
6. 少油炸、肥肉(壞油):
高溫油炸食物容易產生自由基,造成體內慢性發炎。建議可以多選擇中低脂肪的蛋白質,以白肉取代紅肉、氣炸取代油炸。
無論是瘦多囊還是胖多囊的第一線治療,都會建議患者要改變生活形態和進行體重管理,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患者如果沒有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,光吃藥雖能治標,但復發機率相當高。建議從
生活習慣
著手,像是
維持健康體態、降低壓力、增加活動量
等,都是改善多囊的治本好方法。
撰文者:王盈荃 營養師
讓專屬營養師 8 週教你吃出健康、好身材
想先和營養師面對面聊聊?只要 30 分鐘 599 元,營養師為你找出發胖原因打造減肥策略
以往減肥通常只注重控制熱量,但更重要的是攝取對
營養的黃金比例
,
包含三大營養素醣類、脂質、蛋白質的攝取量,還有微量營養素的補充
!每個人的營養黃金比例,則會依個人的
①個人生理數值:
例如體重、體脂
② 生活型態
:
例如活動量及睡眠
③ 理想體態目標:
例如希望 8 週減重 5 公斤,而有所不同。如果你有需要專業的營養師為你規劃減脂/減重/增肌的計劃,歡迎預約 Cofit
「荷爾蒙體質評測和營養師一對一飲食指導」
*另外,我們也有提供
「全線上視訊服務」
,在家就能和營養師見面,好安心、好方便!
預約營養師一對一分析
延伸閱讀
亞麻籽油=素食魚油? 關於亞麻仁籽的6大功效一次告你知!
十字花科蔬菜有多神? 四功效喚醒自癒力!助你減重又防癌!
火鍋也能健康吃? 一次解析常見四湯底、沾醬及配料!
黃麴毒素,冬季溼冷最強致癌物! 藏在穀物中的黃麴毒素小心入肚
powered by
feversoci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