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餓不是真的餓

原來你一直都是壓力進食!

你是不是曾有過肚子明明不餓,但是心情不好,嘴巴就是想要吃東西?很多人都曾有過:因為壓力大心情差就想吃,所以又胖了⋯其實你一直依靠食物在宣洩自己的壓力,但是你卻不知道?這次邀請到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,人稱小蘇老師蘇琮祺,要教大家如何辨別「壓力進食」「情緒進食」

什麼是壓力進食?

蘇琮祺諮商心理師 說過:體態是心態的具體呈現。有時候你的餓可能並不是真的餓,而是潛意識的壓力來襲或是情緒湧上,導致你突然大吃一頓,或是不斷地想進食!今天就來教教大家認識「壓力進食情緒性進食」,這兩種進食行為的原因其實是不太一樣的,但是在一個人身上,我們可以看到這兩種同時存在,只是以不同的比例影響著我們。

首先,先來說明一下急性慢性壓力之間的差異....

1.短期急性的壓力

比如處理一些較緊急或急迫的事,通常因為過度緊繃反而沒胃口,不是壓力型進食的主因

2.長期慢性壓力

反而長期累積的壓力會讓人整天都想吃,壓力源包括經濟、職場、伴侶和家庭,吃完特定食物後會覺得放鬆舒壓,除了心理影響,還有壓力荷爾蒙的分泌,會讓人容易餓、傾向攝取高糖、高油的加工食品、也更容易囤積脂肪。

什麼是情緒性進食?

有生理因素,但更偏向心理因素,可能是某些事件觸發過去的記憶,產生相對應的情緒以後,用食物去壓抑或降低不舒服的感覺。

壓力型進食跟情緒性進食的差別?

1.壓力型進食

緩和且持續性的想進食吃完後有開心的感覺

2.情緒性進食

進食前有很強的負向情緒吃完有很深的罪惡跟自責感,是和情緒撫慰有關的飲食行為,在特定的情境,比如在吵架時回憶起童年經驗等等,可能與此相關。

其實很多時候吃這件事,又或者是胖這件事,呈現的是一個人的心理狀態,更是身體傳遞給我們的訊號,所以請不要輕忽!我們可以透過專業的協助,來改善飲食的模式,甚至是心理層面的健康,這些調整都是需要醫療團隊以及你自己來共同努力的,下一篇再來跟大家聊聊要怎麼自我覺察?以及用什麼方式來戰勝壓力進食!學習正念飲食的技巧,清楚了解需求點是來自內在,而非外在的。

※ 番外篇:想了解自己是否有女性荷爾蒙、糖尿病或肥胖症等問題?

每個人的天生體質、飲食習慣還有體態目標都不一樣,尋求醫生和營養師的協助,評估個人狀況,再規劃飲食內容,才能在不對身體造成傷害的狀況下,健康瘦下來!如果你有需要醫師與營養師為你規劃減脂/減重的計劃,歡迎預約鄧雯心醫師的控糖減肥門診,為你進行胰島素阻抗嚴重度評估、脂肪肝超音波減查、個人生理數值包含體重、體脂、肌肉量、內臟脂肪等重要指標的檢測,並指導你的個人化飲食。

前往預約

「你的餓不是真的餓?!為什麼我心情不好就想吃東西?原來你一直都是壓力進食!」影片線上看

初日醫學

宋晏仁醫師與 Cofit 專業營養師團隊所組成的健康顧問團隊,提供醫師及營養師諮詢、飲食保健品及藥物評估指導等服務,幫助超過4000名學員改善肥胖和飲食相關慢性病問題,讓我們成為你邁向健康人生的最佳夥伴。

加入LINE,掌握開診最新消息

聯絡方式

電話|(02)2507-5983 
地址|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63號3樓
時間|週一至週五 10:00 - 18:00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