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要小「心」!心血管疾病常見5大警訊一次看!

營養師教你6招護心攻略

盛夏時刻, 我們除了需預防中暑之外,也要對健康多一分留「心」Cofit營養師-羅瑋如 說明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小看,並於文章中提及該如何落實護心行動於日常生活中,幫助我們遠離心血管疾病!

夏日慎防傷「心」的 5 大原因

夏天來襲,氣溫逐漸升高,根據過去多項研究指出,夏季相比其他季節更容易影響心血管健康,其主要原因有以下5點 :

1. 高溫和悶熱的天氣:

氣溫較高易使血管擴張,血流量增加,造成心臟負擔變大,且夏季進出冷氣房,血管不斷收縮及擴張容易造成血壓升高,還可能引起中暑,進而對心血管系統造成負擔。

2. 身體水分不足:

夏季天氣炎熱,人體容易因為出汗過多而失去水分,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,可能導致脫水、血壓升高及血液黏稠度增加,影響血液循環和心臟功能。

3. 高鈉飲食:

泡菜、涼麵及蜜餞等酸辣又清爽的食物常是夏季開胃的選擇,但其隱藏的鈉含量易增加血壓並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
4. 過度疲勞和壓力:

夏季活動量增多,可能會導致身體過度疲勞和壓力上升,而影響睡眠質量,增加心血管負擔,不利於心血管健康。

5. 飲酒過量:

夏季除活動量增加,社交活動也容易增多,進而增加飲酒的機會,飲酒過量不僅會對肝臟造成傷害,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包括高血壓、心律失常等。

為何盛夏需特別慎防傷「心」?  夏天來襲,氣溫逐漸升高,根據過去多項研究指出,夏季相比其他季節更容易影響心血管健康,其主要原因有以下5點 :  1. 高溫和悶熱的天氣:  氣溫較高易使血管擴張,血流量增加,造成心臟負擔變大,且夏季進出冷氣房,血管不斷收縮及擴張容易造成血壓升高,還可能引起中暑,進而對心血管系統造成負擔。  2. 身體水分不足:  夏季天氣炎熱,人體容易因為出汗過多而失去水分,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,可能導致脫水、血壓升高及血液黏稠度增加,影響血液循環和心臟功能。  3. 高鈉飲食:  泡菜、涼麵及蜜餞等酸辣又清爽的食物常是夏季開胃的選擇,但其隱藏的鈉含量易增加血壓並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  4. 過度疲勞和壓力:  夏季活動量增多,可能會導致身體過度疲勞和壓力上升,而影響睡眠質量,增加心血管負擔,不利於心血管健康。  5. 飲酒過量:  夏季除活動量增加,社交活動也容易增多,進而增加飲酒的機會,飲酒過量不僅會對肝臟造成傷害,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包括高血壓、心律失常等。天氣太熱要當「心」!血壓易上升、心血管疾病風險隨之增加

注意!「這些症狀」是夏季心血管警訊

罹患心血管疾病時,身體可能會出現各種訊號,以下為5個常見的身體警訊:

1. 胸痛:

心血管問題最常見的症狀為胸痛或有其他不適感,可能出現胸壓迫感、劇痛或灼熱感,也易造成背部、頸部、手臂或下巴產生不適感。

2. 頭暈或呼吸困難:

心血管疾病可能導致血液供應不足,進而造成頭暈甚至是呼吸困難。

3. 心悸或心跳異常:

心悸或心跳異常是心律不整的常見症狀,包括心跳加快、減慢或漏跳等。

4. 疲倦和虛弱感:

心血管疾病可能使心臟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及營養素至身體各部位,使得身體產生疲倦、虛弱或冒冷汗等反應。

5. 浮腫:

心血管疾病會使體液滯留,尤其在腿部和腳踝,常出現腫脹、皮膚泛紅或發熱等情形。

以上警訊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,但並非表示一定存在心臟問題。如果出現這些症狀,且持續或加劇,應立即由專業人士進行評估和治療。

注意!「這些症狀」是夏季心血管警訊  罹患心血管疾病時,身體可能會出現各種訊號,以下為5個常見的身體警訊:  1. 胸痛:  心血管問題最常見的症狀為胸痛或有其他不適感,可能出現胸壓迫感、劇痛或灼熱感,也易造成背部、頸部、手臂或下巴產生不適感。  2. 頭暈或呼吸困難:  心血管疾病可能導致血液供應不足,進而造成頭暈甚至是呼吸困難。  3. 心悸或心跳異常:  心悸或心跳異常是心律不整的常見症狀,包括心跳加快、減慢或漏跳等。  4. 疲倦和虛弱感:  心血管疾病可能使心臟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及營養素至身體各部位,使得身體產生疲倦、虛弱或冒冷汗等反應。  5. 浮腫:  心血管疾病會使體液滯留,尤其在腿部和腳踝,常出現腫脹、皮膚泛紅或發熱等情形。  以上警訊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,但並非表示一定存在心臟問題。如果出現這些症狀,且持續或加劇,應立即由專業人士進行評估和治療。夏天飆汗心血管負荷大 ,恐出現「胸痛、頭暈、心悸、疲倦、浮腫」等症狀!

 6 招日常護「心」秘訣

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,預防心血管疾病是關鍵,我們可以試試以下6種方法:

1. 控制體重:

肥胖為許多疾病的影響因子,維持健康的體重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 

2. 健康飲食:

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比例並選擇均衡、多樣化的飲食,且減少攝取飽和脂肪、反式脂肪、高鈉、高糖等食品,有助於調節血壓及膽固醇,維護心血管疾病健康。

3. 適量運動:

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,有助於降低體內自由基,保護心血管系統。

4. 控制血壓:

高血壓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,通過飲食、運動、戒煙及降低飲酒量等方法來控制血壓並定期測量血壓。

5. 定期健康檢查:

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的心血管問題或其他疾病,並及時治療。

6. 日常保健:

補充紅麴、納豆激酶、Omega-3,有助協助身體抗發炎、抗氧化及調節血脂、血壓。

 6 招日常護「心」秘訣  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,預防心血管疾病是關鍵,我們可以試試以下6種方法:  1. 控制體重:  肥胖為許多疾病的影響因子,維持健康的體重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   2. 健康飲食:  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比例並選擇均衡、多樣化的飲食,且減少攝取飽和脂肪、反式脂肪、高鈉、高糖等食品,有助於調節血壓及膽固醇,維護心血管疾病健康。  3. 適量運動:  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,有助於降低體內自由基,保護心血管系統。  4. 控制血壓:  高血壓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,通過飲食、運動、戒煙及降低飲酒量等方法來控制血壓並定期測量血壓。  5. 定期健康檢查: 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的心血管問題或其他疾病,並及時治療。  6. 日常保健:  補充紅麴、納豆激酶、Omega-3,有助協助身體抗發炎、抗氧化及調節血脂、血壓。夏季養心行動,從日常生活做起!

有效降低心血管風險的 3 大保健食品

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含冠心病、中風、高血壓及周邊血管疾病等,除上述預防方法外,也可以參考以下3種保健品成分,協助身體抗發炎、抗氧化及調節血脂、血壓,做為日常保健。

1. 紅麴 :

<功效>

  1. 調節血脂:紅麴中含有一種稱為「紅麴菌素(Monacolin K)」的成分,能夠有效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,尤其是降低LDL(低密度脂蛋白)膽固醇,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
  2. 調節血壓:紅麴中所含的成分γ-胺基丁酸(GABA)也被發現對於血壓有調節作用。

  3. 抗氧化、抗發炎:紅麴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,有助於清除體內自由基,協助身體抗發炎。

<攝取方式>

紅麴的補充時間較無限制,但紅麴菌素(Monacolin K)的劑量應在 4.8mg 以上、15mg以下最為理想。

<保存方法>

保存紅麴時,應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,以免影響其品質及活性成分,建議將紅麴存放在乾燥、陰涼的地方,並注意密封保存,以延長保存期限,另外,使用時要注意是否受潮或受到污染,避免橘黴素、黃麴毒素及赭麴毒素的產生,造成肝、腎毒性。

<注意事項>

補充紅麴的同時也須注意其與以下食品及藥物的交互作用,避免造成身體負擔。

  1. 葡萄柚 : 葡萄柚或葡萄柚汁中含有柚皮素,易影響肝臟中酵素的活性,提高紅麴菌素在血液中的濃度,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。

  2. 酒精 : 酒精需透過肝臟代謝,與紅麴同時使用可能增加肝臟損傷的風險。

  3. 史他汀類藥物(Statin) : 常用為降膽固醇的藥物,與紅麴同時使用容易增加血液中藥品濃度,造成肝臟負擔、肌肉無力或其他副作用。

  4. 華法林藥物(Warfarin): 為口服抗凝血藥,與紅麴一同服用可能會增強藥物的抗凝血效果,提高出血風險。

紅麴 :  <功效>  (1)調節血脂:紅麴中含有一種稱為「紅麴菌素(Monacolin K)」的成分,能夠有效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,尤其是降低LDL(低密度脂蛋白)膽固醇,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  (2)調節血壓:紅麴中所含的成分γ-胺基丁酸(GABA)也被發現對於血壓有調節作用。  (3)抗氧化、抗發炎:紅麴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,有助於清除體內自由基,協助身體抗發炎。  <攝取方式>  紅麴的補充時間較無限制,但紅麴菌素(Monacolin K)的劑量應在 4.8mg 以上、15mg以下最為理想。  <保存方法>  保存紅麴時,應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,以免影響其品質及活性成分,建議將紅麴存放在乾燥、陰涼的地方,並注意密封保存,以延長保存期限,另外,使用時要注意是否受潮或受到污染,避免橘黴素、黃麴毒素及赭麴毒素的產生,造成肝、腎毒性。  <注意事項>  補充紅麴的同時也須注意其與以下食品及藥物的交互作用,避免造成身體負擔。  葡萄柚 : 葡萄柚或葡萄柚汁中含有柚皮素,易影響肝臟中酵素的活性,提高紅麴菌素在血液中的濃度,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。  酒精 : 酒精需透過肝臟代謝,與紅麴同時使用可能增加肝臟損傷的風險。  史他汀類藥物(Statin) : 常用為降膽固醇的藥物,與紅麴同時使用容易增加血液中藥品濃度,造成肝臟負擔、肌肉無力或其他副作用。  華法林藥物(Warfarin): 為口服抗凝血藥,與紅麴一同服用可能會增強藥物的抗凝血效果,提高出血風險。護心保健品:紅麴

 2. 納豆激酶 :

<功效>

調節血壓 : 納豆激酶有助於分解血管壁上的蛋白質沉積物,減少血栓形成,並調控血壓,保護心血管健康。

<攝取方式>

納豆激酶可以從納豆中獲得,如果不習慣納豆的味道亦可由保健品補充,每日納豆激酶建議攝取量為2000~5000FU,可以於晚餐後或睡前補充。

<保存方法>

若為納豆應冷藏、密封保存,並盡快食用,如為保健品請存放於陰涼乾燥處,避免高溫潮濕。

<注意事項>

納豆激酶也建議避免與以下藥物共同攝取 :

  1. 抗凝血劑 : 抗凝血劑,如 : 華法林(Warfarin)、阿司匹林(Aspirin)等,可能與納豆激酶產生相互作用,提高出血風險。

  2. 抗血小板藥物:抗血小板藥物,如 : 保栓通等,也可能與納豆激酶產生相互作用,增加出血風險。

 3. Omega-3 :

<功效>

  1. 維護心血管健康 : Omega-3脂肪酸有益於心血管系統,能夠調節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,降低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,同時也有助於調節血壓和維護血管彈性。

  2. 抗發炎 : Omega-3脂肪酸有助於緩解體內慢性發炎。

  3. 協助神經系統健康 : Omega-3脂肪酸是大腦和神經系統的主要組成,充足的Omega-3有助於維持神經細胞的正常功能,提高認知功能和穩定情緒。

<攝取方式>

  1. 食物來源 : Omega-3主要存在於鮭魚、堅果種子及植物油中。

  2. 保健品 : 魚油、藻油,Omega-3建議攝取量為500-2000mg,可以隨餐或飯後攝取,有助於吸收消化。

<保存方法>

Omega-3補充品應該存放在密封、不透光、防潮的容器中,避免陽光直射和氧氣的接觸,以防止脂肪酸氧化。

<注意事項>

Omega-3補充品應避免與高劑量的維生素E補充劑、抗凝血劑及抗血小板藥物同時攝取,以免增加出血風險。

納豆激酶 :  <功效>  調節血壓 : 納豆激酶有助於分解血管壁上的蛋白質沉積物,減少血栓形成,並調控血壓,保護心血管健康。  <攝取方式>  納豆激酶可以從納豆中獲得,如果不習慣納豆的味道亦可由保健品補充,每日納豆激酶建議攝取量為2000~5000FU,可以於晚餐後或睡前補充。  <保存方法>  若為納豆應冷藏、密封保存,並盡快食用,如為保健品請存放於陰涼乾燥處,避免高溫潮濕。  <注意事項>  納豆激酶也建議避免與以下藥物共同攝取 :  抗凝血劑 : 抗凝血劑,如 : 華法林(Warfarin)、阿司匹林(Aspirin)等,可能與納豆激酶產生相互作用,提高出血風險。  抗血小板藥物:抗血小板藥物,如 : 保栓通等,也可能與納豆激酶產生相互作用,增加出血風險。   3. Omega-3 :  <功效>  維護心血管健康 : Omega-3脂肪酸有益於心血管系統,能夠調節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,降低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,同時也有助於調節血壓和維護血管彈性。  抗發炎 : Omega-3脂肪酸有助於緩解體內慢性發炎。  協助神經系統健康 : Omega-3脂肪酸是大腦和神經系統的主要組成,充足的Omega-3有助於維持神經細胞的正常功能,提高認知功能和穩定情緒。  <攝取方式>  食物來源 : Omega-3主要存在於鮭魚、堅果種子及植物油中。  保健品 : 魚油、藻油,Omega-3建議攝取量為500-2000mg,可以隨餐或飯後攝取,有助於吸收消化。  <保存方法>  Omega-3補充品應該存放在密封、不透光、防潮的容器中,避免陽光直射和氧氣的接觸,以防止脂肪酸氧化。  <注意事項>  Omega-3補充品應避免與高劑量的維生素E補充劑、抗凝血劑及抗血小板藥物同時攝取,以免增加出血風險。

護心保健品:納豆激酶、Omega-3

撰文者:羅瑋如 營養師

讓營養師為你規劃專屬保健營養包,教你輕鬆吃出健康

讓營養師為你規劃專屬保健營養包,教你輕鬆吃出健康,客製化保健品,精準保健規劃

以往買保健品只注重別人的推薦、評價,卻忽略了身體真正的需求,但更重要的是攝取對的營養素!Cofit 營養師可以幫你做個人化的專業分析,再依照你的需求量身規劃最適合的保健方案,真正達到有感保養!歡迎預約「營養師精準保健規劃」

*另外,我們也有提供「全線上視訊服務」,在家就能和營養師見面,好安心、好方便!

icon_BackToTop